作为君王,大多数都是出身于皇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开国君王不过十余位,朱元璋那样出身民间的草头天子,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诞生一位。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草头天子,在他之前,曾经还有一位君王的出身与朱元璋非常相似,只是在凄惨的程度上来说,朱元璋还是远不如他,此人就是王建。
他有多么贫苦呢?父亲死后无人愿意帮忙照拂安葬,无奈之下,他只能随手挖了一个洞穴,将自己的父亲安葬其中,以表对父亲的最后孝心。
似乎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自从他辛苦挖洞令父亲入土为安之后,他的命运就开始换了一个走向,不仅踏上了正道,更是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开国君主。
偷鸡摸狗的王建
世人皆知大唐的繁荣昌盛,然而就像光明所投下的必然是阴影一般,在如此繁荣的盛世之下,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大唐子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很遗憾,建就是出生在盛世的一个贫穷家庭中。
出身贫寒的王建,自幼便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在他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为无法承受家中的贫穷而离家出走,留下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
所幸,父亲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而是选择了承担责任,靠着卖烧饼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地养大了王建。由于自幼缺少母亲的教导,父亲又忙于生计,无力教导他的为人以及品性。
于是,王建小时候就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不良品性,待到长大更是学会了偷鸡摸狗。一时之间,王建之名在当地人人唾弃,成为了当地所有人都厌恶万分的盗贼。
后来,小偷小摸已经不能带给王建成就感了,他的行为开始愈来愈嚣张,甚至仗着自己身材高大、暴力过人这一点,开始明目张胆地抢夺财物,从小贼成为了恶棍。
人们更是对王建退避三舍,同时由于他的恶行,当地人甚至开始用辱骂性的字眼来称呼他。不过,王建为恶的日子很快就迎来了结束,随着他的长大,父亲也在一日日地老去,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家贫,王建没办法为父亲请大夫诊治抓药,只得眼睁睁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咽气。对于王建的种种作为,父亲并没有怪罪自己的儿子,反而在马上离开人世时,还在为儿子的将来担忧。
他希望王建能就此改恶从善,不要再做害人之事了,而为了让父亲安心,王建声泪俱下地向天发誓从此不再做坏事。就这样,王建的人生开始发生了转折。
葬父时的蹊跷
王建发誓要从此洗心革面、改恶从善,但他的为人早就在乡亲们心里留下了污点,父亲去世后,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操办父亲的丧事。
无奈之下,带着父亲的棺木来到了深山之中,王建找了一块荒芜的无主之地,用自己的双手刨出了一个足以安葬父亲棺木的大洞,将自己的父亲葬在其中,希望父亲入土为安。
可就在此时,王建发现,父亲的棺木斜了。起初王建并不在意,认为只是自己没摆正罢了,可是摆了几次之后王建惊讶地发现,父亲的棺材怎么都是摆不正的。
就在王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位云游道士路过此地,看着王建费力地摆放父亲棺木,不屑地说道:“这是天子安息之所,岂能容得你这贱民?”
听闻此语,王建不由得怒从心生,抓起一块石头便要狠狠地教训这个不知死活的道士,幸亏道士跑得快,才算是躲过一劫。王建需要挪动父亲的棺木,便只得作罢,也不再管道士究竟跑去了何地。
当时,他继续挪动着父亲的棺木,经过了近两个时辰的忙活,父亲的棺木总算是摆正了,王建也累得精疲力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
时来运转
一路上,王建一直在想着那个道士,他很想好好地教训那个道士一顿,同时对道士口中说出的“贱民”二字深感刺痛,心中一直耿耿于怀。
谁料想祸不单行,父亲刚刚去世,官兵们早就埋伏在王建家周边,一见到王建便迅速出击抓住了他。原来,王建的恶名已经传到了官府,出于平息民怨的需要,官府决定捉拿王建。
官府准备用他的人头来平息百姓的怒火,王建当然不会闭目等死,趁着狱卒不备之时,就从大牢中逃之夭夭。王建逃狱的消息不胫而走,满大街都贴着王建的悬赏令,为了摆脱那些想领赏金的人和身后官府的追兵。
他一直都不敢停歇,马不停蹄地逃着,一路逃到了武当山,就在这里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变。武当山,一位早已隐退多年的武术大家,感慨王建能够浪子回头,便将王建留在了自己身边学习。
将自己的一身武艺悉数传授与他,同时此人还将如何用兵、如何行军布阵之法都教授给了王建,用了近两年时光,王建便将师傅的一身本领尽数学会。
学成之后,大师亲自将他送下了武当山,并且嘱咐他从此牢记誓言、造福万民。王建听从了师父的劝告,下山后决心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之人,他也没有再去做什么坏事,反而是选择了参军报效国家。
他参了军,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忠武军中的一员。参军后的王建,由于深受大师的教诲,不但在武艺上有着过人之处,更是在行军布阵上称得上是一把好手。
很快,他就受到了忠武军将军的注意,将军也开始有意提拔培养王建。就这么着,王建的战功越积越多,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几年光景过去,他成为了忠武军的八大军头之一。
更甚至,王建亲自救下了大唐君主唐僖宗,挽救了大唐江山。因此,他深受唐僖宗的器重与厚爱,官爵也在一步步地提升着。到后来,王建率军镇守巴蜀,经过了近10年的苦心经营,巴蜀俨然成为了一片天国。
多年后,他成功地在唐末乱世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号——大蜀,王建成为了大蜀的开国君主。此时,距离那个狗眼看人低的道士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三十载,王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贱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他是一个小混混,现在三十年过去,已经成了开国君主,不由得令这一切的主人公王建万分感慨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原本为祸一方的王建,因为父亲的去世浪子回头,因为师傅的教导有了后来的成就。当然,他的机遇已经足够,剩下的一切便是通过王建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你愿意努力,总会有所回报的。为父亲尽孝心遇到的龙穴,从某个角度来说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