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实木玉石棺材_寿衣_骨灰盒_河北殡葬棺材网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四川有一地名“棺材铺”:山洞发现29具古棺,出土一物至今难解

更新时间:2023-05-18 15:37:28 内容来源:

四川有个地方叫“棺材店”: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29具古棺材,其中一具出土至今。车前唱葱露歌,白娥娥高坟起。——《北邙行》

巴蜀大地向来以蜿蜒的山路着称。在古代,交通还不够便利,这里的山路成了很多人做生意的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山峦的阻隔,川渝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里有许多民族,他们创造了不同的风格,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习俗。

在饮食和生活上,甚至在葬礼上,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四川和重庆,有这样一种丧葬制度,叫做崖葬。

在很多典型的崖葬中,墓群中都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做棺材铺。专家在这里发现了29具古棺材,但也有一些藏品,专家们难以破译。它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

1.中国的丧葬制度很多,神秘的崖葬也存在

在中国古代,由于一些封建迷信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

因此,达官贵人下葬后,都会布置大量随葬品,以保证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后,依然能够享受到足够的荣华富贵。

在中国常见的丧葬制度中,流行土葬制度,因为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家乡情结,认为下土就安全。

但事实上,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实行土葬,有些地区的丧葬制度非常丰富且各不相同。

例如,一些靠近海边的少数民族实行海葬,或者在四川、重庆等山区,人们实行崖葬。

人们在陡峭的山上挖石洞放置木架,然后将死者的棺木放入悬崖峭壁中。一般来说,这种陡峭的崖洞墓葬都是安排在悬崖峭壁上,一般人难以到达。

有些棺材是放在天然石洞里的,有些则是人工打造的。有时甚至还有一些悬空的岩壁墓葬。

总体来说,这种崖葬在四川最具代表性。一些古越人、巴人、濮人等民族,以及长江流域各民族,也会在居住的山区实行这种崖葬。一种葬礼方式。

一般来说,这样的墓葬都有一定程度的开放,但古人并不担心盗墓的可能性。

因为这些棺材都位于陡峭的石壁上,一般人很难够到。另一种崖葬是在山上凿石柱,直接安棺。

悬棺葬由来已久。最早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至今仍在苗族和壮族中流行。

如今,在四川的荒山老林中,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崖葬遗迹。本期就为大家带来这样一个地方,中国古代悬棺葬最为密集。

2.崖壁上的悬棺铺,出土随葬品至今不明

这个悬棺墓葬群位于四川省罗标镇马塘坝。它原本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大多数居民是少数民族。

所以村里的居民一直都实行崖葬。每年,为了在山上成功开凿石壁,让崖葬过程顺利进行,无数青壮年冒着生命危险,花费大量时间在崖壁上开挖。石墙。

因此,村里的很多居民死后都有安眠的地方。同时,为保证崖葬的安全,棺材被安放在石壁后方。

有些村民还特意选择了一些山脚下有河流的地方。此地在清代被命名为蟹溪。有些是从石墙上切下来的,用于埋葬棺材。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棺木在风吹雨打的过程中从悬崖上坠落。现在只能看到安放棺木的洞窟和山上的柱洞。

在马塘东岩有这样一座山,里面有295口悬棺,22个殡仪组,还有一幅壁画。总之,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可以考察的特色历史。

本期要说的棺材店其实是这里很特别的一个场景。什么是棺材店?事实上,它指的是来自马当的一座小岩峰。

相对于其他岩峰,棺材铺的高度并不是特别高,但这里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棺材洞。

一共放了29具古棺在其中,因为摆放的很整齐,所以据说后来才有了这样的名字。

棺材店已经很久没有被发掘了。主要发掘时间是1985年,经过这些古博物馆的开发,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随葬品。

比如一些古代的衣服、钱币、竹器,都是古人的随葬品。同时,在发掘过程中,专家们还在一具特制棺材中发现了一件木质圆形青铜器。

专家们不明白这个青铜器是做什么用的,就给它取名为掌形火焰盘。为什么它有这样的名字?

因为是青铜器,所以形状很像燃烧的火焰,看起来像古人的手掌。专家们一时想不通这火焰盘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收藏在博物馆慢慢研究,不过专家推测这个火焰版极有可能是某个部落的象征。

因为在古代很多部落都崇敬火焰,所以这个火盘很可能是一种象征,是向天祈求好运的工具。

3。崖葬的过程异常艰难,另类的民风还是值得尊重的

专家在棺材铺出土后,很多人都怀疑悬崖上放的是这么密实的棺材。

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古代,没有起重机、挖掘机等先进工具,那么古人是如何完成崖葬的呢?

一般来说,崖葬都放在这些悬崖峭壁上,而在下面的河里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攀爬的地方,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其实,为了让棺材更好的进入洞窟,除了在天涯绝壁上的一些天然洞窟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古人曾经想到的方法。

比如把棺材挂在一根绳子上,在悬崖上设置一个支架,另一边通过支撑杆控制棺材的升降和行进方向,这样棺材就可以安放了在一个天然的石室中,放置在一个山洞中。

第二种方法是下棺材。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难,因为需要把棺材抬上车,抬到山顶。

唐代《朝野精简》中有记载:“无锡人父母双亡,所生皆为棺材,葬于临江山半肋笼。山让他们更高,被认为是孝道。“即不牺牲生命”描述了这种悬葬。

当然也包括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开凿环山栈道。工人们站在栈道上,顺着悬崖挖山。

当棺材安放在石壁上时,这些栈道都会被拆除,以确保棺材下葬的安全。

其实这里说的安全,是古人选择崖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了保证古人死后的安宁,将棺木安放在无人能触及的悬崖峭壁上尤为重要。向上。

另外,这些巴蜀地区的居民不相信把自己埋在土里。相反,他们相信山中有神灵。只有尽快让他们的坟墓入山,他们才有机会成仙,死后才能安息。.

结语

在古代,丧葬制度非常讲究的时候,各种不同的丧葬方式数不胜数。它们都代表着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民族传承。

这是古人对自然的一种传统敬畏。我们不能因为民俗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而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有不同制度的比较和讨论,丧葬制度没有高低之分,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也没有高低之分。

只有地域差异。每一种文化都值得尊重,同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虽然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的崖葬制度逐渐淡出历史的尘埃,但它曾经存在过,它的存在也在情理之中。我们需要记住历史。

编辑:录入编辑
  •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殡葬服务网

  •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邮编:050000

服务热线

0311-0000-0000

点击此处直接拨打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