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一场声势浩大的推行殡葬改革收缴棺材运动在江西农村全面推开。
这场以强制推行农村火葬改革为目的的运动,导致全省上下民怨沸腾。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老年人整天躺在自己棺材里吃喝拉撒不出来拒绝收缴,被执法队强行砸棺的野蛮行为;也有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棺材不被收缴,呼天喊地以死相逼。这种不顾民意强制收缴棺材、破除传统观念和取消土葬风俗的做法让百姓愤怒!
根据我国《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有步骤地实行火葬。也就是说推行火葬要把握好殡葬改革的进度和尺度,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可江西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无视乡村传统观念与习俗,也严重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就连人民日报都发文批评这种不顾民意简单粗暴强行推行火葬的行为。
众所周知,实行殡葬改革鼓励火葬,主要目的在于节省土地和木材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江西当年在农村不顾传统土葬观念和风俗、强制推行火葬距今已经快5年了,最终结果是什么?目前的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观念,而棺材在传统殡葬观念中是死者在阴间的房屋住所。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先人死后居无定所。
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风俗影响下,江西强制推行火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至今农村土葬习俗并没有根本改变,绝大多数地方仍然以土葬方式安葬。虽然被逼无奈进行了尸体火化,但广大农民最终仍然按照土葬习俗安葬过世的老人。有些家庭不富裕的人家将火化后的骨灰盒放入土制大瓦罐里,直接安葬在按照传统土葬模式事先挖好的土葬墓地里;有的条件好的家庭则将骨灰盒放入事先购买的石材棺材里按照土葬方式下葬。所不同的是尸体被强制火化,原有的木材棺换成了石材棺或者瓦罐。而绝大部分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墓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
以本人家里为例。父亲是2019年6月份因病去世。由于本人在外几十年,不懂老家殡葬习俗,整个葬礼完全由在老家的弟弟作主操办。一切仪式和做法并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父亲遗体进行了火化。原先的木材棺收走后,弟弟又花费几千元买了一副与原木材棺一样大小的石材棺(木材棺买不到也不允许制作,反而促生了石材棺材新型产业),将父亲的骨灰盒放入石棺内安葬。
据弟弟事后跟我说,村里原本建好了公墓,但非常简陋,而且地处偏远。父亲过世前,村干部也征求过弟弟的意见,希望我父亲过世后带头葬入公墓,并承诺奖励1万元。村里之所以找弟弟商量,是因为按照乡俗,新坟开葬必须得由一位年纪大(至少80岁以上)、有福气(生前子女多)、品行好(生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以求村里子孙人丁兴旺,于是才找我弟弟征求意见。最终弟弟并没有同意,原因在于不想让父亲离母亲太远(母亲2016年去世葬在村里老坟上)。至今村里的公墓依然闲置着,村里也没有人愿意将先人安葬过去。
这种现象在目前的江西农村绝大多数地方较为普遍。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实行所谓的殡葬改革后,江西农村传统土葬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更没有达到预期的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应该说江西农村强行推行火葬基本以失败告终。这再次证明一个真理:我们一切工作尤其是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诚如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的名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此,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